第一卷 东南亚史地


东南亚史地研究是许云樵先生历史研究领域中最为重要的部分,而东西交通史研究则是他在东南亚史地研究中主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他学术研究的精髓所在。不论是马来亚史、暹罗史或东南亚史研究,大都是从交通史的视角切入。

东西交通史的其中一个治学基础,便是古地名考证。先生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有其独到的创见。他博览群书,善于引用大量史料论证,研究成果极具说服力。

先生在东西交通史研究上,能同时兼及专精和全面。他也是当时马新华文源流学者中,少有的可以和西方、中日学者进行全方位辩驳、对话、交流讨论,且为西方学界认同,并引用他论点的学者。

先生虽为 “中国人”,但自南来后便落地生根,已将马来亚当成自己家园。他极力提倡 “马来亚化”,强调马来亚本位,是由马来亚各主要民族,以适应马来亚环境的本身文化,充分发挥各民族优秀成分,贡献于马来亚而建设起来的。因此,研究 “马来亚史” 无疑是先生尽一己国民之责任。先生为国家、为社区贡献的意识,扩展开来成了他锲而不舍地研究东南亚历史的使命。

第 1 册《东南亚史地》(一)

《南洋史》(1961)

《马来亚史》(1961)

另增附录 3 篇:
  1. 马来亚的来历(1961)
  2. 马来亚古代史研究(1961)
  3. 西洋针路上的马来亚(1965)

第 2 册《东南亚史地》(二)

《马来亚近代史》(1963)

《北大年史》(1946)

另增附录 3 篇:
  1. 17 世纪初东印度荷英土库一瞥(1940)
  2. 《吉打纪年》中之北大年起源说(1941)
  3. 英国东印度公司通商北大年考

第 3 册《东南亚史地》(三)

《新加坡一百五十年大事记》(1969)

《马来半岛古国考辨》

共 12 篇:
  1. 丹丹考(1940)
  2. 关于狼牙修的对音及其他(1954)
  3. 狼牙修方位商榷的商榷(1965)
  4. 关于程日炌及其他(1954)
  5. 满剌加王朝开国之谜(1962)
  6. 满剌加王统考索(1966)
  7. 柔佛考(1977)
  8. 新加坡历史的探索及其演进
  9. 新加坡及印尼的历史渊源(1978)
  10. 蒲罗中问题的再商榷(1970)
  11. 蒲罗中问题赘言(1970)
  12. 詹詹小言谈学术——答陈育崧先生 “建国至上,学术之上”(1970)

第 4 册《东南亚史地》(四)

《中暹关系史》

共 9 篇:
  1. 中暹通使考(1946)
  2. 郑昭入贡清廷考(1951)
  3. 郑昭入贡清廷之暹字表文(1951)
  4. 暹米运华渊源考(1938)
  5. 《明史》〈暹罗传〉考释(1938)
  6. 南诏历史世系(1938)
  7. 中国西南——这暹罗民族的老家(1939)
  8. 南诏非泰族故国考(1947)
  9. 读《暹罗华化考》(1940)

《暹罗考辨》

共 8 篇:
  1. 暹罗古国考
  2. 赤土考(1941)
  3. 堕罗钵底考(1947)
  4. 大小八百考(1968)
  5. 泰族是印尼人吗?(1972)
  6. 真腊故都考(1938)
  7. 老挝考(1939)
  8. 读扶南考证(1938)

《东南亚地志研究》

共 7 篇:
  1. 马来亚新志总纲(1957)
  2. 马来西亚史地篇
  3. 马来亚的地形和地质(1956)
  4. 沙峇新志(1968)
  5. 东南亚气候垂直和地形破碎(1959)
  6. 广肇舆地概述(1978)
  7. 怎样研究地理(1956)

第 5 册《东南亚史地》(五)

《南洋对外交通研究》

共 19 篇:
东南亚琉球日本交通考
  1. 琉球暹罗通使考(1971)
  2. 马六甲琉球通商考(1970)
  3. 琉球大泥通商考(1972)
  4. 琉球旧港通商考(1970)
  5. 日暹交通史上之华文国书(1973)
  6. 林罗山有关南洋的文书(1973)
中南中印关系研究
  1. 中南交通史上的重大事件(1977)
  2. 海不扬波(1951)
  3. 怀柔征讨与摒弃(1951)
  4. 元明清三代中南贸易演变考(1978)
  5. 布匹在中南贸易史上之地位
  6. 三保太监下西洋考(1948)
  7. 中华文化在马来西亚(1966)
  8. 中马亲善之史的回顾(1961)
  9. 印度佛教文化对东南亚的影响(1968)
航海交通研究
  1. 古代南海航程中地峡与地极(1948)
  2. 据风向考订法显航程之商榷(1950)
  3. 论立表测纬度(1950)
  4. 中马通商考略(1957)(补遗编入第 23 册)

© Copyright 2021

Created with Mobiri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