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实施环境保护法对于确保我们生活在一个安全的环境至关重要。然而,如果人们对环境的课题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思维没有真正进行变革,我们将发现历史不断重演。
四月为“SGM可持续发展月”,而佛法对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的看法又如何呢?
SGI可持续发展方针
SGI会员如何看待关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课题?
佛法强调“人与大自然”“人与人”“人与自己”的三种关系。作为日莲佛法的修行者,SGI会员认为人与自然环境在最深层次上是息息相关的,密不可分、相互依存。
创立日莲佛法的日莲大圣人写道:“‘众生的心地污浊,那么他们所住的国土就污浊,心地清净,国土就清净’,净土也好,秽土也好,不是国土有两种区别,而是基于我们心中的善恶而定。”(御书文白Ⅰ,2页)佛法修行者最主要的挑战就是改变自己的“心”。
自池田SGI会长在1978年的一篇倡言开始,在年度的和平倡言和其他倡言中,环境课题一直是主要焦点。他于1990年在东洋哲学研究所发表的《环境问题与佛教》中指出:“将地球表面荒漠化和人类精神荒漠化合称为‘一体不二’。人与自然和自己与他人、自己与自己两方面紧密相连,形成一个连环。假如‘内在环境’遭受污染,将会从化为荒漠的心灵深处喷射出利己主义,将会支配、掠夺、破坏‘外在环境’。”(1)
池田会长一直强调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旨在自强的教育。他向2002年可持续发展问题首脑会议倡言,呼吁制定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并评论道:“人常会因为问题的规模过大,或是过于复杂时,即使获得资讯或知识,也很难跟自己的立场连接一起,流于观念,而无法踏出实际的行动。为了突破这个界限,必需要有促进自觉的教育。教育人们自觉日常生活与环境问题是息息相关的;每一个人都具有使全球产生正面变化的‘力量’和‘使命’。”(2)
十年后,在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上(简称“里约+20峰会”),池田会长撰写了一份倡言,强调致力于创造正面价值的人具有责任感和自觉性,是成为最有希望的变革主角。他写道:“资源虽然有限,但人的潜能、人可以创造的价值是无限的。唯有在从事正面的角逐,为世界为未来创造价值之中,‘可持续发展’这个充满勃勃生机的概念,才可显现其真正的意义。”(3)
池田会长与著名的“可持续发展”专家进行对谈,如恩斯特·乌尔利希·冯·魏茨泽克(题为《地球革命的挑战——谈人类与环境》)和海瑟·亨德森博士(《珍爱地球——迈向光辉的女性世纪》),他们讨论了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和发展现象,以及如何克服种种课题。
SGM在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活动
为响应2018年地球日“终止塑料污染”的号召,SGM会员和民众在柔佛丹绒比艾国家公园附近捡垃圾。
秉承池田会长和 SGI 培养致力于环境保护的人的理念,SGM举办了各种活动,以促进可持续发展教育,让民众团结起来朝向这个目标努力。其中一个重要的平台是“希望的种子”(SoH)和平展。“希望的种子”展强调我们与自然界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我们需要加深对环境的珍爱和关怀。该展览鼓励参观者克服无力感,并强调每一个人都有能力发起正面的改变。展览介绍了《地球宪章》对可持续未来的展望,同时展示了8个来自非洲到北极和东欧透过个人和小组的实际行动取得改变的成功例子。自2010年至今,“希望的种子” 展在全国250个地点举行,成功吸引了196,000名参观者。该展特别在全国许多学校和大学举办,对教育年轻一代可持续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从2023年开始,SGM将通过更新版的“希望的种子”展览继续推广可持续发展教育。这个新的展览名为“希望的种子与行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由SGI和国际地球宪章共同策划,它介绍了一个可持续生活的积极愿景,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
其他活动包括2018年4月在柔佛丹绒比艾国家公园举办的活动,SGM与笨珍县属、柔佛国家公园机构以及马来西亚工艺大学(UTM)携手清理垃圾和种植活动;以及由SGM和马来西亚世界自然基金会(大马WWF)联合举办的Sembang@WWF。
SGM代表在SGM综合文化中心与Sembang@WWF的青年参与者合影留念。(2017年4月22日)
Sembang@WWF是一个开创性的平台,让年轻人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向广大的观众分享他们对环境问题和活动的想法。在2017年4月在SGM综合文化中心举行的“青少年环保论坛”,六位青年热情地谈论了从贫穷、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马来熊危机,到一款通过图片和视频分享促进可持续行动和项目的应用程序等课题。
活动期间,还举办了Mapting App的马来西亚发布会。Mapting App是国际创价学会(SGI)和国际地球宪章(ECI)联合开发,旨在吸引和教育青年,在2030年为期限目标日期前实现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挑战。
展望未来
培育重视“可持续发展”的公民方面,仍有许多工作要做。SGM将继续与志同道合的伙伴合作,并鼓励其会员在这领域做出努力,以促进可持续发展。毕竟,作为佛教徒,我们肩负着为全人类的和平与幸福而努力的社会使命,而创造一个健康、无污染的自然环境对这一努力至关重要。
改编自2019年4月的英文《宇宙》杂志,包含更新的信息
(1) 摘自《关爱人性善待生命》中的《环境问题与佛教》(池田大作著,冉毅译),第167页。
(2) 请访问 https://www.daisakuikeda.org/chs/sub/resources/works/props/ed-sustain2002.html 获取完整文本
(3) 请访问https://www.daisakuikeda.org/chs/sub/resources/works/props/environ-proposal-2012.html 获取完整文本。